战国玉器的发展及文化艺术风格

日期:2010-07-11      

3745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旧的领主阶级逐渐被新兴地主阶级所替代,旧的农奴阶级成为新兴农民阶级。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导致了玉雕业进一步发展和“以玉比德”理论的建立。传统玉礼器,渐次衰退;装饰玉器,开始流行,并得到快速的发展,逐渐占居主导地位。玉器总体特征表现为精致无比,形制与纹饰各异,雕琢技艺复杂高超,多用纹饰铺满器身满雕而不留空,纹饰抽象而精细、变化颇多,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丰富的想象,极富艺术魅力,强化了玉器的装饰美,独具时代艺术风格。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史称春秋。春秋玉器是继西周之后玉器发展高峰,对秦汉玉器转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量丰富,风格参差,因地域不同而多样化;出现了不少新造型、纹饰与工艺技巧的新变化,形式美的标准大大提高。

  一、春秋玉器的种类与造型

  春秋玉器种类颇丰,大致可分为:
  装饰品类:有玉管、玉笄、玉珠、玉镯、串饰、玉簪、贝形饰、玉剑首、竹节形饰、璋形饰、双龙环形饰、玉环、玉牌、玉玦、玉璇机、玉带钩、双系拱形起脊玉饰(新创)、鹦鹉首拱形饰、斧形饰、玉弧形管、玉剑柄、玉方柱形器、玉柄形饰。
  生产工具类:有玉斧、玉环首铜削刀。
  日用品类:有玉琉、玉刀、玉方形穿孔器、玉册。
  人物类:有玉人、人形饰、人首形佩、玉舞人。
  动物类:有玉龙、玉虎、玉鱼、玉蚕、玉羊、玉兔、玉龟、玉蝉、兽形佩、鸟形佩、龙鳞形佩、龙虎合体佩。
  礼仪类:有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璜。
  丧葬类:有玉琀、玉鼻塞、玉幎目、缀面玉罩。
  春秋时期玉器造型可分为:几何型、人物型、动物型。
  纹饰造型以阴线龙首纹多见,龙纹、兽面纹、谷纹、双勾纹、龙鳞纹、蟠螭纹,蟠虺纹、勾云纹为主要纹饰;次为鱼纹、蝉纹、鸳鸯纹、蚕蛾纹、方折“S”形纹、变形兽面纹等。其中谷纹、蟠螭纹、蟠虺纹为创新纹饰。
在纹饰中出现了细密勾连纹,是春秋玉器早、中期的典型代表。

  二、春秋玉器的选材与工艺特征

  玉器选材:春秋时期玉器的用料主要选用新疆透闪石软玉。大多数为和田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黄玉及少量陕西蓝田玉,少用和田羊脂玉,因为凝润的羊脂玉、白玉稀少,十分难得。

  工艺特征:春秋玉器纹饰精细,线条准确、流畅,镂雕技艺高超,别出一格。中期工艺特征不再限于平面纹饰,衍变为隐起纹与浮雕,纹饰繁多,细密规整。晚期已开始用剔比与压地工艺技法作浅浮雕,在玉瑗与龙形板状体上雕琢方纹、桓纹,多层次浮雕开始在玉器上出现。

  流行于春秋时期的虎形玉片,玉片较薄,虎身有方折“S”形纹,“人”形纹和勾云纹,虎头较方,唇止卷。
 
  春秋玉器制作精巧、器形轻薄,出现了较多的片状器,玉器的形片较薄,厚度仅为0.1-0.3厘米,且均匀规整。装饰品大多数都刻纹饰,器物上布满细小的装饰纹,分别由细阴线纹,双阴线纹,凸起而圆滑的蟠虺纹,极小的侧面兽面纹组成。线条细密,宽度仅为0.1厘米,线条圆转柔丽,工艺技巧娴熟。比如龙首纹的龙眼,为细小的肉眼难辨的小圆圈,直径仅为0.1厘米,故许多人误认为春秋玉龙无眼。

  春秋玉器中创新的掏雕工艺表现在双系拱形饰上。双系的一端为兽首形,另一端突出平行的双环,相离仅0.9厘米,二者间通过一柱形玉连结,可以转动,造型奇特、罕见,工艺精巧。

  春秋晚期玉器工艺上出现了隐起密集的浮雕纹,并有浅阴刻宽带纹。器物开片薄而均匀,密集的细线条多,粗线条较少,且线条有毛口。是春秋玉器断代的典型工艺特征。

  三、战国玉器的分类与造型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史称战国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开始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富国强兵。在思想、学术、文化艺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开放局面,传统手工业,玉雕玉器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玉器的总体风格由简转繁,纹饰繁密细致,琢工宛转流丽,细腻精美。由西周时代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装饰玉器已占主要地位。

  战国玉器分类:
  装饰品类:有玉珠、玉笄、玉镯、玉串珠、玉杯、玉管、玉剑饰、玉带钩、玉挂饰、玉组佩、龙首带钩。
  实用品类:玉杯、玉盘、玉灯、玉梳、耳环、玉珌、嵌玉镜架、玉册、玉樽、玉盒。为其后的玉制实用器皿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动物类:玉虎、玉龙、玉马、玉鸟、玉蝉、玉龟、龙凤、虬龙、玉蛙、鹦鹉、夔龙。
  礼仪类:主要有玉璧、玉琮、玉圭、玉璜。
  丧葬类:玉琀、玉口塞、玉鼻塞、玉俑、玉幎目、玉衣片。
  玉器造型:战国玉器的造型中,装饰品以片形为主,厚度均匀,边缘犀利。礼仪类玉器的特征是玉璧,尺寸较大。并出现了创新造型,有大型持饰、龙首带钩、玉剑佩、嵌玉镜架、耳杯、整玉形玉幎目。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新疆宝协召开“第三届中国和田玉研讨会”筹备会议

下一篇:玉名的文化内涵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