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玉器收藏价值被低估

日期:2012-03-06  来源:《理财周刊》    

12695

  现代玉器艺术品在近几年价格走势十分抢眼,风头盖过古玉,以至于在收藏界产生“古不如新”的怪现象。不过这种现象会随着人们对古玉的日益重视而改变,其收藏价值会被重新认识。

  上古玉器收藏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与价格不断飙升的现代玉器艺术品相比,上古玉器价格走势相对比较温和,但这种现象不会维持很久。因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文化品位的重视程度相应在逐步提高,承载着不同的思想文化的上古玉器,将会更加受到更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当然,由于当前市场上赝品横行,假货泛滥,使得不少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入门并不难,关键要要勤于学习和钻研。

  收藏价值被低估

  在现阶段,上古玉器的收藏价值被低估。

  纵观近两年收藏市场玉器价格的变化,真正快速攀升的玉器有很多,但不是古玉,而是现代的新品。市场普遍流传的说法是,随着资源的减少和人们投资需求的增加,以优质材料和高档工艺取胜的现代玉器艺术品价格飞涨,以至于玉器市场上出现了“古不如新”的怪现象,更是有人认为,古玉收藏价值不及现代玉器。

  近十年来玉料价格暴涨,现代新品的价格涨势则更为无厘头。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家告诉本刊,去年初他曾接触到一个挂件,对方要价17万元,因为手头资金不足,只好放弃。但就在春节后,该挂件居然被一位浙江富商以超过200万元的价格买走。

  而反观古玉的价格走势,与现代新品相比,涨幅明显要小得多。上海资深藏家邵慧明告诉记者,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各类型的玉石器价格,近年来年均涨幅在20%~30%之间,走势比较平稳,难以见到暴涨的情形。

  古玉价格走势不及现代玉器艺术品那般迅猛,这并非意味着其收藏价值偏低,相反,其实是被低估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藏家惜售、市场了解不太充分等方面。

  惜售可能是造成古玉收藏价值被低估的一个重要原因。记者接触的一些民间藏家手中,藏有不少珍品、精品,连博物馆的专家都叹为观止。但在现阶段,这些古玉极少进入市场流通,仍然处于囤积阶段。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收藏门槛偏高,可能也是市场对此缺乏足够关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缺乏权威的鉴定机构,加之市场中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假货赝品充斥市场,使得藏家对此心存顾虑。

  此外,古玉拍卖受政策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古玉收藏设置的障碍。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包括古玉、青铜器等在内的艺术品都属于出土文物,不允许公开拍卖,除非是祖传品、海外回流等特殊情况,所以上古玉器交易目前还是以小范围私下交易为主。

  收藏难度并不高

  上古玉器收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

  何谓上古玉器?按照业内通行的分类办法,上古玉器主要是指商朝以前的玉器,距今约3000~8000年的时间,常见的包括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齐家文化等各类型的玉石器。在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之间,有一段金石同时存在的时代,有学者将这段时期称之为玉器文化时代。在这段时期,出现大量的玉石生产工具、兵器、装饰品以及许多反映当时文明的玉器,这是我国古文化特有的现象。常见的古玉种类有圭、笏、琥、环、玦、佩、钩、蝉等。

  很多人认为古玉价格很高,其实不然。目前市面上古玉并不多见,“开门”古玉难得一见(业内行话,即真品);偶尔有一两件珍品现世,但价格惊人,非一般的收藏爱好者所能接受。邵慧明表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以自己的藏品为例来进行说明,一件红山文化类型的玉玦目前市场价只有7万元左右,一件良渚文化类型的玉管约2万元,这些古玉的价格都不算高。

  在拍卖市场上不太容易见到古玉,因此希望通过拍卖等常规方式收集藏品,难度肯定不小。考虑到约九成古玉至今仍散落在民间,因此对于有心的藏家来说,不妨从民间收购那些传世藏品。邵慧明说:“在各种类型文化的发源地,均有可能会找到古玉,比如江浙一带(良渚文化)、赤峰地区(红山文化)等地的农户手中,就能找得到。”

  勤于学习很重要

  想要涉足古玉收藏,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懂行,因此勤于学习必不可少。

  古玉假货泛滥,这是不争的事实。受利益驱使,古玉造假日趋猖獗,已经呈现集团化趋势,产、供、销“一条龙”,各种文化类型的古玉均难逃被仿造的厄运。造假者采用的原料大都是价格十分低廉的劣质玉料如青海料、俄料等;造假技术相当高明,羊玉、狗玉、烤色玉、火烧玉等,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面对这种现状,学习便显得非常重要。香港著名收藏家陆海天为了丰富自己的收藏知识,买书就花了100多万港元。邵慧明表示,陆海天的经验值得藏家借鉴,多看书是为了降低上当受骗的可能。邵慧明比较推崇的权威图书有两本,其一为《中国出土玉器全集》,这套图书分15卷,收集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50多年来在古代遗址和墓葬考古发掘中出土玉器约4000余件(套),时代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个别玉器到民国时代)。另外一本就是《中国传世玉器全集》,由我国260多名文博考古单位近千名专家学者编纂,为中国古代玉器断代的标准器著作。“古玉收藏基本上可以根据这两本图书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参照。”邵慧明说。

  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寻找上手体会的机会。采访中,邵慧明所展示的藏品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件良渚文化类型的神龟,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古玉特有的光泽从厚重的沁皮内发散开来,柔和而通透,完全不同于现代玉器的亮光;即使是带着手套轻轻抚摸,也能感受到其特有的润泽和柔滑。通过邵慧明所展示的其他藏品,记者了解到良渚文化玉器纹饰结构极有规律,而且曲线多由细小直线构成;孔为两面对钻而成,对接处存在偏差;由于古时工艺的缺陷,玉器厚薄不均……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仅凭他的讲解,无论如何也无法形成那些认识。他说:“对古玉所特有的特征,只有通过自己亲自上手体会,感受才会更加真切,并形成经验。”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念亲说玉:“六瑞”之玉璧

下一篇:明清玉器的诱惑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