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鉴定红山文化玉器的几点浅识

日期:2012-11-26  来源:玉界    

9085

  了解红山文化的墓葬的特点,对正确甄别红山玉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知的红山文化墓葬特点是:埋葬地点基本上都是在山梁或山顶上,相对地势较高,积石为冢,石板为棺,埋藏较浅,平均在地表下150cm左右,正处在北方冻土层之中。

  这种埋藏方式对随葬玉器至少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由于埋藏较浅,雨水容易渗入,也容易挥发。这很有可能是年复一年的反复过程,因此,在玉器表面易形成类似茶杯里的茶垢形条纹沁,隐约可见,若隐若现。薄片型的玉器还会出现两面沁色不同的感觉。另外,坟冢上生长的树木杂草根须和穴地筑窝的鼠类也有可能进入到石棺之内,形成非人为性的扰动。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会对随葬玉器产生一些无法准确判明原因的影响,所以对玉器上出现的任何情况都不应当简单地加以否定,一概而论。

  二是红山文化墓葬的石棺空间比较小,加之埋藏较浅,包括墓主在内的腐蚀类物质会很快消失,有机类腐蚀质对玉器的影响应当说不会很大。加之北方地区的土壤普遍呈碱性,红山玉器上的白色片状沁偏多,实际正是这一地区性特点的反映。所以,红山玉的沁色远没有后代厚葬方式形成的沁色那样丰富多彩。既使与距现在只有几百年的清代随葬玉器相比,也是如此。同时,由于有机物质的侵蚀较少,与乳酸及油脂所形成的包浆不同,包浆多数是由于玉器本身氧化所形成,所以生坑红山玉器的包浆也显得比较暗淡、干涩。

  三是,红山文化所处的北方地区冬季气候较冷,无霜期较短,且红山文化墓葬都处在冻土层之中,红山玉器历经五千多个寒暑,很难不留下岁月的痕迹,因此很多红山玉器都有冻裂纹和贯穿性水沁纹。更特殊的情况,是相对较厚的部位贯穿性裂纹反到更多。同样,也可能是由于膨胀系数不同的原因,有的玉器的表面还挤压进有沙粒,甚至与玉合为一体。有的玉器在包裹物去掉后,玉器表面会出现类似气泡状的压痕,或者是片状的瘢痕。但是,不论是哪种痕迹,其包浆在整体上是相同的。

  上述情况,在对红山玉器进行鉴别时必须加以考虑。

  要重视对红山玉器包浆的鉴别鉴识玉器的包浆是甄别玉器年代的重要方法。熟话说:包浆对,对九成;包浆不对,一切全废。的确,包浆也是作伪者仿造高古玉器最难突破的一关,或者说,目前还没有哪个作伪者能够突破包浆这一关。鉴别红山玉器,同样也要把鉴别的重点放在玉器的包浆上。

  鉴别红山玉的包浆有两句话:

  一要会看。就是以真正的红山玉的包浆为标准,细心揣摩,用心领会,不断积累经验。红山玉的器型有常见的,有几种器型组合的,也有各种图录里没有的。在不能照图索骥时,鉴别一个没有参考依据的玉器,对包浆的鉴识尤显重要。红山玉器因年代久远包浆一般都比较厚。玉器上如果出现相对较新的磕碰,磕碰处会有如同金属的电镀层脱落的感觉,足见其包浆之厚。这也是比较容易掌握之处。在提高目测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体会手感,更不能忽视了诸如放大镜等工具的作用。要把看到的和感觉到的都谙熟在心,因为,鉴识包浆靠的是感觉,感觉的深化才是灵感。

  二要看到位。玉器表面的包浆多数可以通过“盘摩”的方式形成,甚至可以以假乱真。鉴识包浆一靠鉴识者自身的”悟性”,二靠积累经验。这里所说的“看到位”,也只能是一种经验的介绍。看到位,就是要看到应当特别加以注意的部位。作伪者在“盘摩”玉器时,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也难于达到经过几千年自然形成的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在沟棱、钻孔、切口等处,其作伪的痕迹就很难完全掩饰,或多或少地会留有蛛丝马迹。只要发现某个部位的包浆与整体的包浆不一致,就必须认真审视,仔细甄别。因为,红山玉器历经五千多年形成的包浆,必须是整体一致的,决不会有特殊的部位。

  三、要消除低估红山人琢玉技术的误区。红山人在跨越达几千年的琢玉活动中,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了高超的琢玉技术。既使在琢玉工具高度机械化的今天,制作一个同样精良的玉器还都是望尘莫及,难以为之。

  因此,必须消除在琢玉技术上低估红山人能力的误区:

  误区之一:红山玉器的钻孔,特别是对钻孔必然不对称,必须有两个错位的台痕。其实不然,很多具有一定长度的管状器、竹节型器的中间钻孔都是非常直的,说明那时红山人的钻孔技术已经相当过关。钻成蜂腰孔的原因,很可能是为了不使玉器钻孔形成过于锋利的缘口,切断系挂的绳子,或许还有其它原因,但绝对不是单纯的钻孔技术问题,切不可因“一孔之见”而看走了眼。

  误区之二:玉器的切口不能是平直的。从牛河梁出土的大型勾云型器看,可以说红山人已经掌握了切割大型片状玉器的高超技术和方法。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切割制作长度达30cm、硬度超过6.5度、最厚之处仅为2mm的勾云型器,以皮绳为弓的那种我们现代人臆断出来的方法,实际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承认,红山人那时已经完全能够在玉器上切割出相当平直的切口,其技术与现代人相比毫不逊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切口过于平直而作出否定结论。

  误区之三:鸡骨白的玉器也要光亮,不会有表皮脱落的现象。这句话来自于一个对比大型玉猪龙真伪的文章,并且配有很高清晰度的照片。这一论断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的鉴别范例。实则不然,就好像从土里挖出的一块石头一样,可能一侧石面都已经风化掉皮,另几个面都依然完好一样。包括玉石在内的任何一种石头,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都有掉皮、龟裂、蚀变为土或者更加坚硬、美丽的可能,就好像是炭与金刚石,都是由炭元素组成但特性却完全不同。物质的某种特性的转化是大自然的一种造化功能,对发生在玉石上的任何一种情况都是有可能的,而不是不可能。

  红山文化片状玉器的特点 

  片状玉器,顾名思义就是整体形状为片形的玉器。这里所描述的片状玉器,目前还不是学术界所给出的一个确定性的概念,但片状玉器却是红山玉器中最多见的一种,并且有许多相同的类型特点,完全可以作为一类器型进行研究。这类玉器主要有:玉壁、玉环、勾云形器和片状佩饰等。

  简要地说,片状玉器主要有“形体薄、无平地、硬度高、侵蚀重、钻孔特”五个特点: 

  1、形体薄可以说是红山片状玉器所独有的一个器型特点。片状玉器的厚度一般都在2-3.5mm左右,最薄的要属牛河梁出土的那件长度达30cm,厚度仅2mm的勾云型器。特别是两面工的勾云形器,两面对磨的最薄之处厚度都不到1mm。这说明,红山人那时已经掌握了切割、磨制片形玉的高超技术。相比之下,这一红山人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运用自如了的工艺,就是在玉器加工机械已经高度现代化的今天,还令现代人望尘莫及。 

  2、无平地是红山玉器最典型的工艺特点。直观看,片状玉器的表面就是个光素的平面。真正的红山片状玉器实际没有一个部位是单纯的平面,弧形的隆起或凹洼无处不在。有的隐纹用眼睛都看不到,用手摸才能感觉到。以器型最为简单的红山玉壁为例:玉壁均为素面、内外不起廓、内外边缘都呈刀刃状;不管是方形、梨形,还是连体形壁,壁的整体上是呈对称的流线型,用手摸时表面决没有横棱,或者是因过渡不好形成的高低不平、不对称的部位。这种工艺看似简单,实际制作难度很大,也最难仿造,就现在的琢制技术而言真是难以为继。用模具注塑仿制,虽然能做到很相似,也只是形同质不同。现代人即使和红山人一样,完全都采用原始的手工方法制作,并且,不管现代人是出于何种心理动机,都难以达到红山人那种把琢玉视作为神而作、与神沟通的效果。 

  3、硬度大是片状玉器的主要用料特点。红山片状玉器多数是用闪石玉制作,只是器型相对较小的才选用蛇纹石玉。表面上看,红山人的这种用料方式是在“舍软求硬”。因为闪石玉的硬度要高于蛇纹石,加工难度更大。红山人的这一选择,可能是因为闪石玉硬度高,能够增加片状玉器的使用强度;也可能是认为闪石玉比蛇纹石玉更通透,能够更好地与神灵相通。“假软真硬”可以说是鉴定红山片状玉器的一句箴言。 

  4、侵蚀重是片状玉器的典型外观特点。玉器上出现的侵蚀现象,同时也象征着玉器年代的久远,显示着岁月留下的印迹。对玉器侵蚀成因的甄别,有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层面是对年代的判断,另一个层面则是甄别是否为后人仿作。按照规律,玉器受到的侵蚀越深,对玉本身质的改变也越大。片状玉器更容易受到深入肌理的侵蚀,玉质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改变,更难以区分是自然侵蚀,还是人为的酸蚀做旧。用判断其它相对厚重玉器的方法鉴定片状玉器,往往感到茫然。因此,鉴定片状红山玉器时,要客观地看待侵蚀情况,把对沁色的鉴定作为次要因素进行考虑,把鉴定的重点放在对器型和工艺特点之上。按常理说,做假者也不会对已经达到其它几个方面特点的玉器再画蛇添足地酸蚀做旧,再说酸蚀做旧又不是惟一的方法,因此,根本没有必要把眼光只停留在片状玉器的沁色上。 

  5、钻孔特是指片状玉器上的钻孔有着很特殊的形状,和贴在商品上的高科技防伪标识一样。钻孔特就特在钻的形状上,与其它红山玉器上的喇叭孔也不尽相同,更难以仿制,甚至都难以用文字进行描述。

  在鉴别时应当注意两点:一是钻孔为一次性钻成,决无二次修整的痕迹。好像红山人用的是一个头部为半圆形的小刻刀,先以一定的斜度插入玉器,进刀后又调整进刀方向以更大的斜度切透成孔,用放大镜观察会看到两个角度变化并不大台面,这个两台面是用磨制方法无法形成的,也是最难仿制的关键部位。以上两个步骤都是一次性完成的,如果有修整的痕迹就应当引起注意;二是钻孔在入刀的里侧都会形成一个如同刀刃的缘口,这样两个面上的穿孔左右侧都会形成刃口。同时,因为钻孔就如同是用半圆形刻刀切割而成,所以孔的外缘口应当是光滑的圆形,也决没无修整的痕迹。也就是说,真红山片形玉的钻孔如同用刀一刀刻成,仿品的钻孔没有刃口,有明显的后磨出斜面的痕迹。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精品和田玉行情渐回暖

下一篇:新疆最薄的雕花和田玉碗创记录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