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师玉皮上开洞掏空内部杂质

日期:2015-12-11  来源:扬州晚报   作者:记者 邱凌  

6168

《荷塘情趣》

  “挖脏去绺”一直都是玉雕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过去,如果一块和田玉原石打开皮色后发现问题太多,原本价格高昂的玉石可能就变成了废石头,无法利用。记者日前了解到,扬州玉雕大师创新性地将器皿件掏膛的技术,运用于摆件制作,将玉石内部一点点琢空进行创作,使“问题”籽料变身玉雕精品。

  和田玉也有“赌石”——高价料切开后可能成废料

  提到“赌石”,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翡翠,其实,和田玉也有“赌石”存在。

  扬州金鹰玉器厂副总经理闫鹏告诉记者,不少和田玉石外包裹着厚厚的一层“皮”,“特别是块头大的材料,不切开就不一定能窥到整块玉石的整体材料。”闫鹏表示,有的高价料皮色俱佳,但是进一步切开后可能也有绺裂、白僵等瑕疵,让玉料原本的价值大打折扣。

  据了解,在古代玉雕更重视玉石的“肉”,在雕刻时会将玉皮全部予以剔除,“当时鉴别一块玉原石的唯一标准就是温润、纯美、白。”闫鹏说,那个时候的切石应该和现在赌石也是一样的,可以一刀切富,也可以一刀切穷。玉质不好,整块原石甚至会成为一文不值的废料。

  “但是在现代,皮色却成为了玉雕创新的亮点,甚至是画龙点睛的重要部分。”他补充说。

  遇到“问题”籽料怎么办?——保留皮色,将内部杂质掏空

  扬州有两位玉雕大师刘月彪和刘月飞,他们不但巧妙地保留一块和田籽料的皮色,还另辟蹊径,将内部杂质过多的部分几乎全部剔除,只留下皮壳和精华部分的肉质,制作了一件十分独特的佳作。

  “这块原料本来是一块硕大的和田白玉籽料,原石的价格非常昂贵。”刘月彪告诉记者,外面本来是满包老红皮,自然鲜艳,“买来时能看见的那一小块部分,肉质细腻,感觉品质上佳。”

  这样的一块原料,他们原本的设想是要创作一件高档山子雕,“设计图都已经画好,但在开始制作的时候,问题出现了,内部肉质夹杂太多白僵,而 且间有黑钉,料质品级一下就滑落过半。”刘月彪回忆,再继续制作山子雕绝对是不成了,成品品相档次太低,可能连料价都收不回来。

  面临如此困境,该如何抉择?“当时在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汪德海的指导下,我们将其天然的皮色全部保留了。”由于内部杂有白僵的肉质很多,因此他们就采用了创作器皿的掏膛手法,慢慢琢磨,除了外部较为纯正的部分保留外,只留下了枣红的皮色。

  雕琢大半年——成品皮壳最厚处仅三毫米

  刘月彪回忆,说起来容易,但是制作时却颇费功夫,“掏膛工艺一般采用在器皿件上,口也要比我们挖得大。”刘月彪说,而这件作品的设计是把天 然的老红皮巧雕成一面包卷的焦荷,焦荷上有几块已经斑驳了,留下了一个个“洞洞”,“我们用工具,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在这些洞洞里进行掏膛制作,稍有不慎 就会将薄薄的皮壳穿破。”

  最终制作成功的《荷塘情趣》,将刚切开时保留的完美白肉,雕琢成了三只肢体交缠的对虾和数面荷叶。“玉料原重三公斤多,琢磨完工后仅有不到一公斤,而老皮最厚处也只有三毫米左右。”

  业内人士评价,这样设计出来的整体效果十分理想。对虾嬉戏成趣,有情结一生、相依相伴的含义,而荷叶包卷,叶脉宛然,寓意“和谐”。秋季是 收获的季节,荷香虾肥,正是丰收的象征,美好吉祥。“其独特的创作思维和新颖的艺术处理手法,将玉雕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可以 说是一件成功的创新之作。”业内人士认为,这样既将玉料的原型及精华部分全部保留,又增加了作品奇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而工艺也运用得十分到位。

  据了解,这一设计曾经获得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优秀作品奖。“几年前,有人曾经出过80万元想将其买走,考虑以后很难再遇到这样的玉料和设计,我们没舍得将其出售。”刘月飞告诉记者。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珍贵和田玉,文化不可少

下一篇:和田玉收藏四大要素,你不可不知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