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副研究员刘国祥说,中国玉文化源头可上溯至8000年前。
他说,中国雕琢玉器的历史非常久远。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发现大量红山文化玉器,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接下来的学术探索中,人们对红山文化玉器的源头是什么发生兴趣。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和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发现了早于红山文化的遗存,已经有了大量大型定居的村落,被命名为兴隆洼文化。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在这两个遗址里,陆续出土了大量兴隆洼文化玉器。这些玉器出自居室墓葬内,常见的器型有玉玦(耳环)、长条形玉坠。从这项发现看,当时的先民们已经成功地把玉材从石材中分辨出来,掌握了抛光成型、钻孔等技术。玉玦成对出自墓主人的耳部,应是佩戴在墓主人耳部的装饰品,长条形玉器是佩戴在颈部的颈饰,还有的放于胸部、腹部作为挂饰。
2001年至200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对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进行了发掘,在一座居室墓中,出土了两对玉玦,其中一件出自填土内,另一件嵌入墓主人右眼眶内,此类用玉习俗在中国史前时期尚属首例。
刘国祥认为,兴隆洼玉器是中国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玉器,也由此将我国琢磨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推进至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兴隆洼文化的玉玦,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玉耳饰。
在此次中国玉文化玉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上,刘国祥对兴隆洼文化用玉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说,首先,兴隆洼文化玉器的发现,在中国用玉史上具有开先河之风范。玉器以装饰品为主,充分体现出远古人们对人体外在装饰美的追求。此外,通过对兴隆洼遗址墓主人的分析看出,可能是墓主人生前右眼有疾,死后将玉玦嵌入右眼眶内,起到以玉示目的作用。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女神庙内出土的陶塑人像,双眼内嵌入圆形的绿色玉片,应该是对此种用玉传统的直接承袭。这也是对玉器赋予浓重的人文观念的最早的实证。
那么,最早的玉器为什么出自西辽河流域呢?
经专家鉴定,兴隆洼文化绿色玉玦是原料,是辽宁岫岩玉。本地区拥有的丰富的玉矿资源是玉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兴隆洼文化时期,掌握了打制和加工细石器技术,为琢玉技术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美的追求和对玉器赋予的人文情怀,是本地区玉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刘国祥同时也认为,玉器的使用在当时并不普遍,仅限于极少数的居室墓葬内出土,玉器可能还具有标志墓主人生前身份等级、社会地位的功能。
此次大会认为,从兴隆洼文化雕琢玉器的工艺和用玉理念看,都已经相当成熟。西辽河流域将成为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的重要区域。
据了解,考古工作者已经找到了早于兴隆洼文化的线索,期待有更进一步的探索。
中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会长杨伯达先生认为,中国应该存在万年的用玉史。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中国玉文化七千年前就影响日本
下一篇:中国玉之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