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市湾头镇,集中了上百家私营玉雕厂和个体加工作坊,他们生产的玉雕产品品种齐全,畅销全国,成为扬州主要的玉器集散地和生产制作中心。
在湾头众多的个体作坊中,由陈义才和陈大军父子经营的华采堂以炉瓶器皿见长,门脸虽然不大,但名气却叫得很响,其制作的器皿在扬州以及全国的玉雕评选中屡有斩获,深受藏家青睐。
华采堂的掌门人陈义才今年已经有67岁了,他既有在国营玉器厂长期工作的经验,也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摸爬滚打的丰富阅历,依靠纯熟的技艺、精致的产品以及灵活的经营策略,华采堂的发展顺风顺水,渐入佳境。
如今,华采堂的事业已经在陈义才的儿子陈大军手里得以继承和发展,在父子二人的密切配合和协力经营下,华采堂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强劲的上升势头……
华丽转变 收获硕果
1956年以前,扬州的玉器生产以手工作坊为主,技艺的传承也以“师傅带徒弟”和“子承父业”的方式为主。玉器艺人主要分布在扬州城区周边的邗江、杭集、湾头等乡镇。 在1956年搞公私合营之后,成立了扬州玉器厂,扬州玉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改革开放以后,扬州的许多国营玉雕厂由于不适应经济体制的转型,处境艰难,由大变小、由盛转衰,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私营玉雕厂和个体加工作坊应运而生,蒸蒸日上。
邗江玉器厂于1960年成立,陈义才是厂里的工程师,擅长仿古器皿的制作,三十多岁就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80年代,他创作的作品在全国级评选中屡获大奖,作为技术主管,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玉器厂总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为厂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进入90年代,邗江玉器厂已经名存实亡。工人工资待遇低,产品销售不畅,人员流失严重。“其实,那时真正的技术力量在民间。作为国营性质的企业,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已经没有多少优势可言了。”
随着邗江玉器厂的倒闭,陈义才和很多人一样,开起了家庭作坊——华采堂。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陈义才的儿子陈大军对玉雕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1992年,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玉雕。在父亲手把手的传授下,他从最基础的出坯学起,苦学了四年,并逐渐掌握了器皿制作的技能,打下扎实的根基。
如今,陈义才的年纪大了,儿子陈大军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大部分的重担。从开料、设计到制作,经过多年的磨练,他已能够独当一面,制作的炉瓶器皿造型讲究、线条流畅、雕琢精致,别具一格,尤其是薄胎技艺,更是令人叫绝。
对于陈大军的进步,父亲陈义才感到十分宽慰。手艺由儿子继承,并在儿子的手里得以发扬,这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结果。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玉器市场进入繁荣期,父子俩苦心经营的华菜堂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产品在历年的“天工奖”评选中屡获佳绩,畅销全国,客户遍及北京、新疆、上海等地。
以巧取胜 求新求变
华采堂以炉瓶器皿见长,他们制作的器皿仿古味道很浓,深受藏家的青睐。业内人士说,他们制作的炉瓶料型完整、干净,很显工艺,尤其是薄胎瓶,在保有传统风韵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在扬州很少见。
“薄胎瓶的制作难度很大,对原料的要求很高,需要长期的积累。这是一个欣赏、学习、借鉴的过程,看似简单,要求的内在工艺却很高。”
华采堂的玉器以中档原料为主,尤以碧玉作品较多。为何不选择高档的原料呢?陈义才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这几年,原料价格上涨很快,为了充分利用好每一块材料,我们的经营之道是材质好的原料拿来做器皿,价格低的原料做成对的,奇形怪状的原料做成套的。虽然采用的是中低档材料,但产品的销路依然很好。”
前不久,父子俩做了一套贡品,有烛台、香炉、觚等,器形别致,让人耳目一新,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很高。这套产品是一个客户订做的,而这样成套的产品已经成为华采堂的招牌。
买料眼光很重要,开料的学问很大。陈义才在玉雕行业工作了50多年,所见的材料已经不计其数。在他看来,差料也能赚钱,关键是要巧做。“别人是拼好料,我们是在做巧,走的是独辟蹊径的道路。”
除了高超的技艺,在经营上,父子俩很讲诚信。客户订购的产品,绝对不用担心做坏,有时出来的成品比客户的要求还要好。
华采堂在湾头镇一条街道上,门脸并不起眼,既没有华丽的装修,也没有耀眼的招牌,一般人很难找到。但是慕名找来的客户却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身家百万的富豪。一个小小的个体作坊,能有这么大的名气,完全依靠的是口碑相传。
“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也在根据市场调整。在创作中,我们会不断对产品翻新,在造型和纹饰上进行改变。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因为炉瓶器皿大多是继承传统,创新的空间很小。”
目前,华采堂的工厂里有20多名玉雕师,他们都各有所长,父子俩也会根据每个师傅的特长来分工,制定工艺流畅,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些师傅很多是从华采堂起步就跟随父子俩创业,年头久的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
“即使在生意好的时候我们也不挖人,情愿自己培养工人,也不想请熟手。玉雕是手工艺,慢工才能出细活,它不是流水生产线,不需要把摊子铺得太大,大了也不好管理。”
居安思危 精益求精
作为手工作坊,技术实力无法和国营企业相比,行业好的时候可以挣上钱,现在原料价格持续走高,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今,在扬州,有的人改了行,有的则转为加工。
“炉瓶器皿是我们的优势,会一直做下去,坚持自身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我们的目标是让产品更精致,更完整。”
玉雕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是一门寂寞的技艺。由于玉材的坚硬,工艺难度大、操作技巧高,又多以手工操作为主,所以每件作品的雕琢周期较长。
“小件要个把月,大件的器皿有时需要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做出来。与其他工艺相比,玉雕做的是减法,一刀下去就无法改变,现在,好的原料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我们在工艺上更加精益求精,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
陈大军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平时喜欢养鸽子,养花,养乌龟,他把这种爱好看作是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在他看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多观察、多领悟,技艺才能有所进步。
回首这么年的创业道路,父子俩感慨颇多。
“我们现在的作品与十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既得益于工具的进步,更主要的是我们在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是经验的积累,我们相信,再过十年,我们的作品比现在还要好。”
可以说,华采堂是改革开放后扬州玉雕发展历程的一个浓缩,陈氏父子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也代表了扬州玉雕艺人的可贵品格,让我们为之敬佩。
我们衷心希望,华采堂的明天更加美好!扬州玉雕的明天更加美好!
陈氏父子获奖作品:
2006年,《南瓜雕花大罐》获“天工奖”金奖,
2007年,青玉《三足炉 》获“天工奖” 优秀作品奖,
2008年,青玉《风亭秋景图》插屏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2006年,白玉《观音》获“百花玉缘奖”银奖
2008年,白玉《晴川揽胜》插屏获“百花玉缘奖”金奖。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喜欢和田玉的六个理由
下一篇:浅谈玉雕之题材设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