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求索中寻找创作的快乐——上海玉雕大师郭万龙专访

日期:2009-03-05  来源:中国和田玉网    

16541

    近几年,上海玉雕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崔磊、黄罕勇、徐志浩、于雪涛、汪洋、郭万龙、王桂平等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上海九小龙”。他们的作品构思奇巧、工艺精湛,颇具冲金夺银的实力。

    郭万龙作为“九小龙”之一,师从国家级玉雕大师刘忠荣,在玉雕工艺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特有的悟性,开创出了自己的工艺特色,现在已经成为海派玉雕的栋梁。

    年仅34岁的郭万龙为人低调,痴迷于花鸟、动物题材的创作。在他看来,每块玉料都不相同,将玉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对于未来,他没有过高的期望,只是希望在玉雕创作这条艰辛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8年苦学打下扎实基本功

    郭万龙出身于安徽,从小就喜欢画画。高中毕业后,他只身来到上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玉雕厂开始学习玉雕。

    这无意中的选择却决定了他一生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于大多数初学玉雕的人来说,一般都是从炉瓶、器皿等大件开始学起,而郭万龙却从动物入手,开始了他在玉雕厂8年的学习生涯。

    对此,郭万龙这样解释。他说,人物、炉瓶的局限性较大,而花鸟、动物的创作则可以天马行空,发挥余地更大。

    当我们惊叹于一件玉雕的巧夺天工、美轮美奂,却不知玉雕艺人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其实,做玉雕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可以说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如果没有对玉的喜爱,没有坚强的毅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郭万龙说,当时做学徒时,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待遇也很低,在学习途中,一些与他一起进来的人陆陆续续离开了,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两个人。之所以坚守到现在,郭万龙认为,关键还是对玉的喜爱。

   “刚开始学习玉雕只是觉得好玩,但是越接触玉,我就越是喜欢,后来就不想出去了。每一块玉都不一样,把玉最美的一面体现出来,真的有一种成就感,而这也是我最大的乐趣。”

    对于8年学习的收获,郭万龙说,主要是找到了玉的感觉,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在这其中,刘忠荣大师对他的影响最大。“他对线条、块面的处理非常独到,让人叫绝,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虽然学习是艰辛的,但回首往事,郭万龙依然觉得那段时光是值得永远珍藏在心底的。毕竟,青春是短暂的,能够充实地度过青春岁月,并找到将来的发展方向,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现在学习玉雕的人比较功利,不会花很多功夫去打基础,而是想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赚大钱,这种心态是不足取的。”

    郭万龙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求完美,做玉雕也是这样。即使你人不在了,你的作品依然还在,美誉不是自己封的,后人自会做出评价。

    钟情于花鸟、动物创作

    2000年,郭万龙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与其他工作室以“玉”命名不同,他的工作室就叫“郭万龙工作室”,一目了然,简单明了。

    郭万龙最擅长的是花鸟和动物的雕刻,在他看来,充满情趣的事物往往最有发挥空间。

    为了提高技艺,他博采众长,不仅充分借鉴国画的技法,而且还博览群书,不断拓展和丰富自己的视野,在短短的几年内,玉雕技艺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虽然花鸟、动物题材的作品都是手把件和挂件,没有山子那样的气势,但郭万龙却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他说,自己所追求的是简单、洗练的风格,根据不同的材质,创作不同题材的作品。

    对于创新,郭万龙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根据玉料本身的特质,因材施艺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有时简单的几根线条就能把作品的意境表达出来,你也可以抽象,但要给人以舒服的感觉,就像国画的大写意,即使看很多遍也不会让人生厌。但太抽象就会让人无法理解,受众面太小,把自己局限死了。玉雕创作,首先要体现出玉温润的特性,如果做不到这点,干脆就别去做玉了。”

    郭万龙说,经常和做玉雕的朋友座在一起探讨玉雕的发展方向,大家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玉雕题材没有限制,没有什么是别人不认可的,只要是精品,一定会有市场。

   “市场的变化逼着你去动脑筋出好作品,这个过程其实也挺痛苦,灵感并不是随时都有,有些放好几年的玉料,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去做。拿起笔来又放下,画了几十遍也做不出来。”

    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郭万龙的状态并不为过。其实,艺术创作就是如此,破茧成蝶的质变不是轻易完成的,有时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实现,而这个过程对于每一个成功者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现实生活中,郭万龙也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他把对花鸟、动物的喜欢也移植到了生活中,家里不仅养了很多花,小猫、小狗等可爱的小动物也成了他的最爱。

    他说,自己喜欢大自然,花鸟、鱼虫、可笑的动物既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让他在紧张、繁忙的创作之余,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

     一路坚守一路行

    2008年,和田玉市场相对低迷,有些人开始动摇。对此,郭万龙认为,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两级分化将会越来越明显。

    “市场的透明化越来越高,一些经营不规范的商家将会被淘汰出局,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虽然市场格局在悄然发生变化,但对我们工作室的影响并不大,藏家并不会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停止收藏。懂收藏的人依然会选择好作品,玉雕精品的销路还是不错的。”

    现在,郭万龙每天要工作8—10个小时,不仅自己从事创作,还要带徒弟。他坦言,带徒弟非常辛苦,可以说比创作还要累。

    目前,他只带了6个徒弟,这些徒弟以前并没有学习过玉雕,可以说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起步。对此,郭万龙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外面招来的师傅比较格式化,新人则能够更好地领悟、贯彻自己的意图。

    闲暇之余,郭万龙最大的乐趣是和同行交流心得。“大家座在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互相探讨,切磋技艺,有时灵感就在随意的聊天中产生了。”

    如今,这样的交流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郭万龙也从中受益良多。

    对于将来的发展,郭万龙说,自己从来不会设定明确的目标,扎扎实实地走下去就可以了。“花鸟、动物题材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在创作的道路上,我还要不断去摸索,不断去努力。”

    他最后说,真正沉淀下来的,一定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精品,无论这条路走得多么艰辛,自己都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即使付出太多也不会后悔,因为与玉结缘是毕生的幸福……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由龙纹断代明清玉器

下一篇:博大辉煌的中国古代玉文化(一)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