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论玉—浅谈玉雕现状及琢玉之根本

日期:2011-02-18     作者:中国玉雕大师 苏然  

20342

  中国持续三十年的繁荣,使国人逐渐注重了各种收藏,特别是和田玉的收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和田玉资源有限,再加上前些年的无序开采,导致现在和田玉的产量逐年减少。

  和田玉出产于新疆河阗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喀卡喀什河(墨玉河)。2007年的时候,我去和田,亲眼见到几千台挖掘机在河床里不停的挖掘,黑压压的人群蹲在挖掘机挖出来的砂石中翻找着,场面十分壮观,令人震撼。据悉仅这四、五年的开采量就是清代的几百倍。这两年,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进行有序开采。人们也认识到和田玉的稀缺性和它作为国玉的特殊地位及其整整价值,逐渐明白了正确的收藏投资方向。需求量逐渐增大,而产量逐年减少,供求关系比例失衡,所以在短短几年中,和田玉价格又翻涨了好几翻。

  可回过头看看当代的玉雕现状,不得不使人堪忧。一部分人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为了尽快回本,在很多材质很美的玉料上,不假思索的重复着同样的题材,千篇一律的重复着一个又一个低俗的内容,忽略了因材施艺、量料取材的基本原则,忽略了创意与文化内涵,雕工像机器化生产一样,大同小异,缺乏思想、更无内涵,几乎完全被经济主宰者。高涨、快速、张扬、躁动是当代相当一批琢玉人的共同特点。新生族群更是锐利有余,温润不足,锋芒毕露、不知韬晦,一心祈望高攀,没有休养水准,使得是蛮勇,做的是商品,拼的是狡智,着实亵渎和暴敛了天地之美玉,以至于精品难求,可悲可叹!

  我认为玉雕之美一定是以材料为基础、工艺是手段、文化是目的、内涵是灵魂,是这几方面的综合体现,成玉在人。在实践中我体会到,玉之完美体现不仅仅依靠娴熟的工艺技巧,更依赖于琢玉人的设计构思等综合素质,技术和技艺仅仅是基本技能,如果一味炫耀技巧,就永远摆脱不了“雕虫小技”的匠气。玉是载体,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玉料自身独特的外在形式,巧妙构思、精工细作,赋予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有了思想,注入了灵魂,作品就活了,人见人爱。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和构思,再加上做工不到位,就算玉质再好,也只是死物一块,很难讨人喜欢。

  琢玉要投入感情,需要与作品沟通对话,这样交流才能感受到玉料的引导、启发和感悟,寻找到玉质的灵性和天意,从而获得恰当的切入点,自由的驾驭玉料,手随心动,以“砣”代笔。在琢玉前,审料时要如同你是牛,让他牵着你走;一旦吃透了它,涌动的创作灵感就能像牧牛者牵着牛一样,牵着它走。设计者永远不能离开实践,就像一块玉料,只能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才。
 
  题材的确定是创作的难点,也是创作的重点。有些玉料我感觉冥冥之中,它本身就已经告诉你这块玉该做什么,你顺势做了,就做出了味道,就体现出来它真正的价值。所以忠于材料是创作的根本原则,在雕琢中去寻求一种与玉的温润性情、形态色泽相吻合的表现形式是最最重要的。在造型上无论变形与抽象,精细与粗犷,都要顺应玉的本质特征,图形和工艺要服从于玉料,不可凌驾于玉质之上。那些有脏绺,有杂色,玉与石相生,不惹人喜欢的材料更让人费脑筋,但是这些玉料恰恰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绝妙机会,比那些单色材料更有艺术创新的空间,读懂它,发挥出它的特点,可造就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绝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

  在创作实践中,我深刻踢回道尊重玉料本质和特色的重要性,我认为玉雕创作应该秉持“自然、简单、合理、创新”的设计理念。琢玉要达到一种境界,一定要从技术上的高度娴熟逐步上升到艺术上的圆通入化,做完之后人们欣赏、赞同、认可你的创作,能看懂你发自内心的情感,感同身受,从中感悟到一些东西,这样的作品才是成功的作品。因为,大家收藏把玩玉器,是一种心情,一种意境,也是在可求获得一种共鸣,一种启迪,是享受了在其中的一个过程。我们的作品就要具有这些丰富的内涵,我们创作者是赋予作品内涵的人,因而琢玉先琢人创作者自身的修炼,艺术修养不断的提升,无疑是保证创作好作品的前提。

  相关链接:玉石天成 精雕细琢—中国玉雕大师苏然专访

  苏然玉雕作品赏析: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货源稀缺:高端和田玉价格节后上涨

下一篇:陈设玉器的断代特征与汇集的艺术精华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